禪宗拈花微笑的迷失
拈花微笑這一典故出自「大梵天王問佛决疑經」,是佛教界2500多年的秘密。何以故,因為是訛傳的神話。大梵天王率眾人把一朵金婆羅花獻給釋迦牟尼佛,隆重行禮之後退坐一旁,佛拈起金婆羅花,神態安详沉默不语,眾等不解佛意面面相觑,摩訶迦葉尊者破颜微笑。這經典的撰著者很詭異的寫著,當時佛諸弟子只有摩訶迦葉尊者在場,這就是外道禪宗穿鑿附會的由來,而摩訶迦葉尊者也就糊里糊塗的當上禪宗的初祖。
禪宗創始者穿鑿附會,扭曲拈花微笑的真相,事實上禪宗是如來藏和佛性論者(非佛說),在印度本非主流,傳到中國後卻發揚於漢傳佛教,禪宗早期的思想與公案是取材於婆羅門教「八曲仙人」吠陀文獻的八曲梵歌(Ashtavakra Gita),與瑜珈聖者祭皮衣仙人的奧義經典的百道梵書(Satapatha Brahmana),結合而成的宗派。
禪宗早期的創始人,以婆羅門教「八曲仙人」的事蹟和奧義經典的「百道梵書」穿鑿附會,以禪為宗,是一種不著邊際的思維,其文辭語言豐富炫麗很容易擄獲人心,其教義不著邊際,似是而非的可以無限上綱,任當事者依其主觀意識的習性任意發揮,華而不實,不切實際,敗絮其中的言論是其敗筆之一。婆羅門外道「八曲仙人」以此種方式教導弟子迦納卡國王 (Janakas)修行的方法,此段事蹟記載於婆羅門教二大教本之一的古梵文史詩「羅摩衍那」之中,這些論述和漢傳禪宗摸不著邊際的思維模式如出一轍(有資料可查證)。
禪宗偽造佛陀「拈花微笑 」教外別傳的故事出處是由「五燈會元、七佛、釋迦牟尼佛傳」諸書的神話訛傳。其實,故事的原型是從婆羅門教二大教本之一的古梵文史詩「摩詞婆羅多」中,那段那羅延、毗濕奴,手拿蓮花什麼都不說(毗濕奴本來就是右手拿蓮花),只是微笑的看著「濕婆神大戰阿修羅水持」這一段神話傳說的故事,穿鑿附會於佛陀罷了,其實並非佛陀所為。
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毘濕奴( Viṣṇu,梵語:विष्णु)的意思是「無所不在」 或說一即是一切,在一切之中,吠檀多學者Yaska(公元前 4 世紀)在Nirukta 中將毘濕奴定義為viṣṇur viṣvater vā vyaśnoter vā(無處不在的人)意為天人。大乘佛教稱為「那羅延天、維世天、遍入天、遍淨天、毗紐天、少淨天、淨因天、光音天等諸天」,在大乘佛經典中隨處都有提到(在雜阿含經裡佛說法是不提到有諸天的),這就很明顯地違背佛說,也很明顯的看出「大乘經典」的依據和由來了。
故,禪宗拈花微笑…..非佛說……後世外道或禪宗行者,為令禪宗傳承法脈合理化,以此外道傳說的神話牽強附會,說成是佛拈花微笑正法眼藏,硬把大迦葉尊者說成是佛所咐屬為法的唯一傳人(事實上所有佛弟子阿羅漢聖者都是佛陀正法律的傳人),禪宗第一代祖師是迦葉尊者等等訛傳的資料,把似是而非的神話,以相似佛法的模式置入性的傳入佛教裡,以似是而非的相似佛法混淆佛法,事實上是婆羅門的奧義玄說至今還是存在的,兩千多年來已經造成後世學佛修行者的紛擾,其論述更是扭曲佛意,誤導了絕大多數有心的學佛者。
智者善思!
釋融恕法師
正信佛教弟子,幫忙照顧這位法師,因為他被魔王攻擊,每講一次真理。
出處: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