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嚴咒三密相應持咒方法 宣化上人
持咒應有一個壇場叫咒壇,就像傳戒需有戒壇一樣,咒壇要清淨,不准閒雜的人進入,只有持咒的人在裡面修法,建立壇儀就是持咒前方便,建壇本有一定的規矩,在楞嚴經裡有所說明,這是為誦經行道求現證的人而設的。現證即今生便得到咒的利益,若缁素發心散持,缁是出家人,素即是在家人,散持即沒有壇場。那便更要專一其心虔誠恭敬。楞嚴經上說:「設有眾生,於散亂心,非三摩地,心憶口持。是金剛王,常隨從彼諸善男子。何況決定菩提心者。」縱散心持,不在定中,便有八萬四千金剛王護法常隨著你,何況決定發大菩提心呢!經上又說:「縱不作壇,不入道場,亦不行道,誦持此咒,還同入壇行道功德無有異也。」「若能讀誦書寫此咒,身上帶持,若安住處莊宅園館。如是積業,猶湯銷雪。不久皆得悟無生忍。」
簡單扼要地說,持咒必須三密相應才能得到感應。三密即口誦神咒,心想梵字,手結印相。亦叫三壇。為什麼叫神咒?因為妙不可言。心想梵字即觀想後邊咒心的每一個梵字。三密相應即是持咒的前方便。
第一個即咒語壇。持咒自然結成壇。這是說每天,或每次首先念楞嚴咒一遍,然後持咒心一百零八遍。咒心即「跢侄他唵阿那隸毗捨提鞞啰跋阇啰陀唎盤陀盤陀你跋阇啰謗尼泮虎(合牛)都嚧甕泮莎婆诃」這咒心妙不可言。若天地間沒有人會念楞嚴咒,一切的妖魔鬼怪便都出世了。這咒心後邊兩句「阿那隸毗捨提」,一句是豎高義,一句是橫遍義。豎窮三際,橫遍十方。這兩句咒語一念,天魔外道便都沒有地方可逃跑,他們就會老老實實聽招呼。只這二句力量就不可思議。若你在早晨念楞嚴咒一遍,然後再單持咒心一百零八遍,便能得福報無量無邊。所以說若你會持誦楞嚴咒,來生七世得大福大貴的果報。這是說你想求人天福報的話,若不想求,當然不需要。如果你想求出世的果報,也能達到目的。這是咒語壇。
第二個心想壇。這是誦咒心時觀想每一個梵字。說到梵字,有時事情並不一定要明白,若明白了就洩氣了,覺得已經夠了。若不明白,總覺得有一點意思在裡頭。不明白時就好比吃東西,未吃時總覺得它是好的,吃過了之後,把酸甜苦辣嘗過了,貪食的心止息了,便覺得不過如此。修道也是一樣。若你不知道咒的意思,梵字的意思,總覺得它妙不可言,心心念念想要認識。若你知道了,就不注意,觀想梵字也是一樣。因為梵字我們沒學過,不知它的意思,不像中國字。這是「大」字,那是「菩薩」兩個字。觀想梵字能得到五眼六通,要把它一字一字都觀得清清楚楚,睜眼閉眼都是清清楚楚。久而久之,它的妙處就生出來,可以使你開五眼得六通,通因達果,就因為我們不明白梵字,便有一股神妙的力量。
觀想梵字也是鎖心的方法。把心制在一處便不打旁的妄想了。把每個梵字都印入心裡頭,無論睜眼、閉眼都明明了了。這樣久而久之便得到三昧了。
第三個手印壇。手印又叫手訣,一般所謂的掐訣念咒的掐訣即是。前面的咒語壇及觀想壇明白了,手印壇也要明白,在一字佛頂輪王念誦儀軌上有所說明。「白傘蓋佛頂印」以二手大指各捻二無名指(即第四指)的指甲上側,相合,二指頭屈如蓋形(兩個小拇指頭合在一起),二中指微屈相合,二小指豎起來相合,即成大白傘蓋佛頂輪王印相。
掐訣念咒就是要叫你注意,叫你做這些動作,不打旁的妄想,不是旁的意思,不是說這一掐訣就怎麼靈了。你若沒旁的妄想,不掐訣也是三密相應的。要知道真理,為什麼要有這三密相應,咒語壇、觀想壇、手印壇都是要你不打任何妄想。所謂專一則靈,分歧則弊。
又有很簡單的金剛拳、金剛掌、金剛縛手印。不像「白傘蓋佛頂印」那麼困難費事。雙手握上拳叫金剛拳,但不要瞪眼睛,否則就成金剛怒目了。十個手指交叉在一起仰上叫金剛掌,俯下叫金剛縛。一切三昧法由金剛拳、金剛掌、金剛縛生出,你念咒的時候,三壇相應,就好象廳裡放著花點綴得很好的。這三個手印任結一種皆可,皆成楞嚴王大白傘蓋佛頂心咒印。然後再觀想念誦此咒,便三密相應了。能這樣便得到十方諸佛身口意三輪不思議之緣化。無論世出世所求無不如意。不過最好還是無所求。因為有所求就有貪心,有所求那是得現時的感應,不能得無量的功德。若能無所求,功德更大。
若你不會手印,密部裡有三個咒亦隨念成壇。第一個即法界真言:「唵縛曰啰馱覩鋄」念了把法界都清淨了。第二個清淨真言:「唵藍莎诃。」第三個即放焰口時念的三壇真言:「唵啞吽」三壇即佛法僧。唵字是毗盧頂上作佛壇。啞字是彌陀口中作法壇。吽字是阿閦心內作僧壇。這三個咒每一個都念七遍也能三密相應。念咒前先念這三個咒也是最好的。
恭錄自宣化上人《楞嚴咒句偈疏解》
Comments